来源:人气:698更新:2025-08-02 18:12:16
主创团队近日表示,电影《南京照相馆》已成暑期档现象级作品。自7月25日上映以来,该片累计票房突破4.6亿元,其中7月27日单日票房达3亿元。权威机构预测,影片最终票房有望突破30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社交平台上关于该片的讨论持续升温,相关话题热度攀升,显著提升了影片的关注度。
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上映,该片以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为叙事起点,通过七个素不相识的平民在战火中因一家照相馆结缘的故事,构建出独特的历史叙事视角。在被迫为日军摄影师处理胶卷的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了记录屠杀暴行的影像证据,以此唤醒被历史尘封的真相。7月28日,导演申奥偕同主演刘昊然、高叶、杨恩佑现身上海进行影片推广,在交流中深入探讨了创作理念与细节构思。影片的英文名采用“Dead to Rights”这一富有力量的表达,导演解释称该译名既暗含铁证如山的警示意义,又传递出在绝境中坚守正义的精神内核。
中国在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不乏以南京为背景的经典作品,如《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各导演以多元视角展开叙事。谈及影片以"照相馆"为叙事核心的构思,导演申奥表示,这一灵感源自1987年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屠城血证》,在获得改编授权后,他赋予该题材新时代的诠释。值得一提的是,申奥自幼随父亲学习胶片摄影,对影像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结。他形容战争时期照相馆的特殊意义:"本应定格幸福的镜头,却见证着侵华日军的暴行与未被书写的真相,暗房红灯仿佛映照着血色,这种强烈反差成为创作原点。"
影片通过照片这一媒介,构建起独特的宣传战与舆论战叙事体系,着重挖掘影像的象征意义。上映初期,豆瓣评分持续攀升,其中角色方言的创新设计备受关注。王骁、周游等南京籍演员以地道腔调呈现地域特色,同时剧组还特别邀请了来自上海、北方等地的演员,通过多地域口音的融合,展现南京作为历史都城的包容性。申奥解释道:"这座城市的特质决定了我们需呈现多元声音,让观众理解南京不仅是地域符号,更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坐标。"
与传统战争片的宏大叙事不同,《南京照相馆》采用微观视角聚焦普通个体。影片刻意规避对血腥暴力的直接呈现,转而通过压抑的氛围刻画战争对平民的冲击。导演强调:"我们更想展现战争背景下平凡人的生存智慧与精神力量,那些在黑暗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微光。"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恰似暗房中微弱的红光,既不粉饰太平,也不渲染仇恨,而是用影像的温度去唤醒历史记忆。
在《南京照相馆》的路演行程中,主创团队精心设计了一条“重走抗战路”的路线,引发广泛关注。演员申奥在分享创作心得时坦言:“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不仅局限于南京,而是贯穿上海至南京的整个区域,苏州、常州等城市同样经历了惨痛的历史。”他特别提到,通过此次路演,亲眼目睹了曾经遭受战火创伤的沈阳、大连、上海等地如今焕发出的现代化活力,感慨道:“这些城市在历史苦难后依然挺立,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这种蜕变令人深感振奋。”申奥强调,唯有将国家建设得愈加强大,才能真正回应那段屈辱的记忆。
在角色塑造方面,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与陈永泰这对被命运捉弄的双胞胎角色,其名字暗含深意。他解释道:“‘阿昌’‘阿泰’这两个名字,实际上寄托着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每个角色的命名都经过精心设计,承载着特定的时代情绪。”他还分享了观众对角色名字的巧妙解读——剧中成功逃离照相馆的两人,一个姓金,一个姓林,恰好构成“金陵”的谐音。“这象征着在这片土地上,人民始终是挺身而出的脊梁,是历经磨难后依然能够活着走下去的希望。”刘昊然认为,这些隐含的象征意义,正是导演在剧本初期就植入的深层人文思考。
刘昊然在采访中分享了自己拍戏时的习惯,即深入当地实地探访。早年在东北参与拍摄时,他特别注意到沈阳、吉林和鞍山等地的烈士陵园,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场所令他深受触动。他提及:“烈士陵园是见证历史的重要坐标,那些曾历经苦难与战火的土地,通过这些纪念性建筑得以被铭记。”影片上映后,他观察到网络上诸多历史军事类博主对战争进程的解析与历史知识的普及,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历史传承意义的理解。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许多年轻观众通过这些内容开始接触并学习历史,这种代际间的知识传递让他倍感使命感。他认为,从经历过战争的祖辈,到父辈,再到当代年轻人,对“中国历经何种历史”“中国如何实现繁荣富强”的认知不断深化,这也是演员、导演与历史科普工作者共同肩负的责任。7月17日,刘昊然在致《人民日报》的文章中写道:“演员是时代的显影师。”他结合自身作品进行阐释,指出显影是胶片转化为照片的关键过程,需精准把控时间和剂量。他认为演员的工作与此相似,需以最佳状态呈现剧本内容,将文字转化为动态影像,传递给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这种创作特性恰好与《南京照相馆》的题材形成呼应,使他对演员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在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创作过程中,高叶对角色林毓秀的诠释充满情感共鸣。这位民国时期女性形象承载着时代变迁下的坚韧与挣扎,其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表演被完整呈现。谈及饰演经历,高叶坦言后期已完全融入角色,达到"我即林毓秀"的代入境界。在拍摄分别戏份时,她不自觉地重复着"一起走,一块走,我们一起走吧"的台词,尤其在阿金、老金与阿昌三人在街头道别的场景中,尽管明知这是违背时代背景的奢望,仍坚持表达那份微弱却执着的希望。导演最终采纳了这句台词,令高叶深感欣慰——它既是对角色内心渴望的精准刻画,也是对那个特殊年代人们朴素情感的深刻诠释。
在电影《南京照相馆》中,高叶展现了多场极具张力的哭戏,既包含颤抖压抑的情绪,也呈现绝望恐惧的层次。谈及角色情感表达,她表示:“演员流泪或哭戏并非难事,真正重要的是传递角色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她强调,那些在镜头中升腾而起的情绪,可能包含对生命的胆怯、对存亡的挣扎,或是深沉的绝望,这些才是引发观众共情的关键。
随着电影路演走进各大城市,高叶被各地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繁荣深深触动。她提到,尽管影片被描述为“没有彩蛋”,但观众走出影院后看到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正是影片最珍贵的隐性彩蛋——这是无数平凡而坚韧的中国人用勤劳与信念共同书写的国家篇章。
电影上映后引发广泛讨论,一方面因深刻的历史视角、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获得观众好评;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南京大屠杀这一敏感历史,部分家长对是否带孩子观影产生疑虑。社交平台上关于“适不适合儿童观看”“如何平衡历史教育与内容冲击”等话题持续发酵。
面对观众关切,主创团队在采访中传递温暖态度。刘昊然表示:“导演在拍摄时始终控制节奏,避免血腥镜头过度冲击。看到有80多岁的老人和小学生走进影院,我们深受感动。”高叶则引用导演申奥的回应:“或许年龄较小的孩子难以完全理解这段历史,但电影终将等待他们成长,它存在的意义就是留存这段真实的历史记忆。”
饰演老金之女的童星杨恩又以孩童视角诠释了《南京》的故事。她表示婉仪虽知晓战争的存在,却始终与家人藏匿于照相馆地窖,未曾目睹战争的残酷现实。在拍摄全家福的关键场景中,导演最初设想全家人因战乱而痛哭流涕,但12岁的杨恩又主动提出不同见解——她认为婉仪从未见过日本人,会误以为父亲在与她玩角色扮演游戏,因此不应表现出悲伤。这一基于角色心理的细腻考量最终被导演采纳,使场景呈现出更深刻的情感张力:在成人世界的哀伤与无助中,孩童的天真无邪成为最动人的反衬,凸显战争对和平生活的毁灭性冲击。
影片中呈现的全家福场景在采访中成为焦点,主创团队分享了观众反馈中最引人深思的评论。杨恩又特别提及一位网友的提问——"这部电影有谁会去看?"她印象最深刻的回应却是"中国人"。她强调,每一场战争都是全人类共同承受的苦难。创作团队希望通过影片引发观众的深切悲愤,同时唤醒内心深处的力量,激励大家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申奥则补充道。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