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不如李白“好使”? -

来源:人气:109更新:2025-08-01 12:38:44

2025年7月16日下午,北京丰台区某影院正在上映追光动画出品的最新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正值周三工作日,影厅内观众数量较少,但仍可见几位家长携子女入场。影片时长超过两小时半,随着放映接近尾声,现场已基本空无一人,多数带孩子的家长也提前离场。据票房统计软件“猫眼专业版”数据,该片自7月12日上映至7月21日早8时,实时票房达1.46亿元,预计总票房为3.43亿元,这一成绩创下了追光动画近年作品的最低纪录。

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引爆市场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开启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等作品凭借精良制作收获口碑与票房双赢,而2025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更以全球动画票房榜首的成绩引发行业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聊斋:兰若寺》承载着观众的期待,但最终票房表现却令人失望。这反映出中国动画产业高速扩张中潜藏的困境——过度依赖传统文化符号和特效技术、现实题材开发滞后,以及艺术片市场被边缘化等问题。

《聊斋:兰若寺》的票房困境并非偶然。该片由追光动画耗时四年打造,制作成本突破亿元,堪称其规模最大的项目。影片采用说书人视角,将蒲松龄与两只精怪串联起五个独立故事,其中《画皮》中女主角对男主角的犀利质问"恶心"引发热议,该片段以古画风格呈现,成为视觉亮点。而《聂小倩》将传统故事迁移至民国背景,借由"穿越"手法展现火车、手电筒等新元素,《崂山道士》则创新性地运用毛毡质感画风。然而这些多元尝试最终造成叙事割裂,影片前半段的童趣故事与后半段的成人情感主题形成明显断层,导致不同年龄层观众难以产生共鸣,甚至出现家长带孩子观影后中途离场的现象。

追光动画总裁于洲曾公开表示,自2019年起公司战略转向"年轻向"创作方向,主打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群体。这种定位与《聊斋:兰若寺》的受众错配,使其在内容取舍上陷入两难。目前豆瓣评分6.6分的口碑,印证了观众对影片叙事结构的质疑。尽管影片在制作技术上展现突破,但故事呈现的失衡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

这十年间,中国动画产业实现了技术飞跃。从《大圣归来》的9.54亿票房开始,行业进入工业化发展轨道,形成稳定的商业生态。彩条屋凭借并购整合产业链,追光动画则专注精品创作,二者共同推动"特效 传统文化"成为主流模式。《白蛇:缘起》的发丝动态技术、《青蛇劫起》的水下渲染特效,以及《长安三万里》的水墨层次感着色器,均代表行业技术突破。田晓鹏在《深海》中研发的水墨粒子效果,更成为后续《哪吒》系列中国风视觉呈现的重要基础。

然而技术进步并未完全抵消内容创新的瓶颈。据陈亦水、朱祎晨研究显示,2015-2025年间票房前30名的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题材占比高达5/10。无论是哪吒、白娘子还是齐天大圣,这些经典角色持续吸引观众,而李白等新角色的出现则凤毛麟角。这种题材同质化现象,似乎揭示出中国动画在传统IP开发与创新叙事之间尚未找到平衡点。

从《长安三万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白蛇:浮生》,这一趋势实则早有先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高人气便揭示了观众对传统神话题材的深厚情感。此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作品,再次印证了此类题材的市场潜力。即便在1999年推出商业动画电影《宝莲灯》时,制作团队仍选择"沉香救母"的经典故事,并让孙悟空与二郎神杨戬等角色跨界联动,取得不俗成绩。

然而,创作者始终渴望突破既定框架。追光动画自创立之初便致力于原创探索,2016年接连推出《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三部具有中国元素的原创作品。尽管制作水准颇高,但票房表现普遍低迷,部分影片甚至未能实现成本回收。直至2019年,《白蛇:缘起》以4.69亿元票房打破僵局,而彩条屋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以50.35亿元成绩登顶年度票房亚军。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成为流行文化符号,标志着传统故事改编在市场上的全面复兴。

近年来,两家动画行业领军公司持续沿用“传统叙事与高水准特效结合”的成功路径。追光动画推出的《白蛇2:青蛇劫起》《白蛇:浮生》《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以及彩条屋打造的《姜子牙》,仍以“封神宇宙”、白蛇传说和古典诗词为创作核心,收获了可观的市场回报。尽管创作者在延续经典IP的过程中尝试融入新元素,如《新神榜:哪吒重生》将神话人物改编为机车少年的朋克形象,《白蛇2:青蛇劫起》构建了青蛇在修罗城的奇幻冒险,但观众对这类改编作品的接受度始终有限,普遍认为其“创新”缺乏连贯性,未能契合主流审美。动画电影的革新之路充满挑战,无论制作团队投入多少热情,亦或视觉技术达到何等高度,市场导向和大众偏好始终是票房成败的关键因素。随着高规格动画作品的密集上映,观众对动画类型的期待水涨船高,连尝试突破传统的《聊斋:兰若寺》也难以带来预期反响。这种对经典故事的高度依赖,构成了当下中国动画产业必须直面的现实困境——创作者只能在观众审美共识的框架内进行细微创新。曾由“大圣”IP开创的主流动画市场,十年后依旧被哪吒、白娘子等传统叙事占据主导地位。即便市场固守传统文化题材,仍有动画人坚持探索原创之路。尽管这些作品未必实现现象级票房,却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成为国产动画创新精神的象征,赢得特定观众群体的认可。《大鱼海棠》《深海》《雄狮少年》等现代题材影片便是典型案例。2016年的《大鱼海棠》虽在叙事与画风上带有日本动画的影子,但后续作品已逐渐形成鲜明个人风格:《深海》深入探讨青少年心理困境,《雄狮少年》关注底层青年的生存状态,这些主题拓展使动画电影的创作边界更加丰富。值得关注的是,《深海》和《大鱼海棠》均实现了不俗的票房表现,标志着艺术表达与商业价值的初步平衡。然而,另一些追求艺术深度的原创作品则面临市场考验。诸如《大护法》这类影片,虽以暴力美学与隐喻叙事获得专业好评,却因表达方式晦涩难懂而被部分观众批评为“难以理解”。在3D动画占据主流的当下,导演刘健坚持创作手绘2D动画,其作品《大世界》和《艺术学院1994》以成人向叙事和摇滚气质为特色,融合自嘲精神与黑色幽默。其中《艺术学院1994》曾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邀请周冬雨、黄渤等明星配音,但上映后票房表现低迷,被部分观众评价为“导演的自我娱乐”,认为其与网络段子无异。

刘健执导的动画作品《大世界》与《艺术学院1994》的海报设计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另一类以"稳妥"内容为主打的动画电影,凭借原有的观众基础,结合"合家欢"的题材及萌系角色设计,这些作品已成为各大档期的票房稳定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据统计,在2015年至2025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TOP30榜单中,《熊出没》系列占据10部席位。许多家庭已将观看此类电影视为传统,形成每年暑期必赴影院的观影习惯。2025年暑期档同样呈现情怀向作品崛起态势,例如7月中旬上映的《罗小黑战记2》凭借三天突破1亿元票房的成绩引发热议,而8月即将推出的《非人哉:限时玩家》则延续了这一创作方向。

中国动画电影的类型生态日益多元化,这一发展趋势在过去十年间尤为显著。尽管作品评价存在主观差异,但市场已形成共识:几乎不存在被观众视为“烂片”的情况,且创作者对艺术表达的诚意普遍获得认可。影评人梅雪风指出,动画创作者展现出强烈的进取心,他们致力于构建全新叙事世界,对情感表达的尊重以及超越真人电影的视觉想象力与制作执行力,持续为行业注入期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发展态势也伴随着挑战,如《聊斋:兰若寺》的市场反响低迷,折射出类型化探索中的得与失。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