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947更新:2025-08-01 12:36:42
2019年,申奥自编自导的首部长片《受益人》上映,大鹏担任主演。影片讲述了围绕结婚骗保、密谋害人展开的剧情,最终却因意外发展实现反转,主人公在困境中选择改过自新。六年后,大鹏在《长安的荔枝》中担任编导兼主演,而申奥则与刘昊然合作的《南京照相馆》同步跻身暑期档。《长安的荔枝》基于原著小说及改编剧集,具备较高的国民认知度,聚焦唐朝基层官吏的生存挣扎,与当代"社畜"群体形成情感共鸣。然而,当市场期待其成为春节档后首部破十亿影片时,《南京照相馆》却意外实现票房逆袭。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照相馆》以豆瓣8.5分(现攀升至8.6分)的口碑成绩,创下春节档后首部单日票房破亿纪录。上映五日累计票房突破5亿,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将达32亿,推动7月27日成为继2月23日后,时隔154天再度实现大盘单日票房破3亿的里程碑。尽管影片涉及敏感题材,但编导手法克制节制,通过"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民族情感叙事,成功超越《长安的荔枝》的职场议题,引发更广泛共鸣。从艺术水准看,该片质量显著优于申奥前作《孤注一掷》,而结合抗战题材的特殊意义,其票房成功实属情理之中。
《南京照相馆》原名《吉祥照相馆》,英文片名"Dead To Rights"意为"证据确凿",其创作灵感源自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遗留的真实罪证影像,历史原型即为著名的"京字第一号罪证"。1938年1月,南京城经历六周惨烈屠城后,一名日本少尉军官前往华东照相馆冲洗胶卷,15岁的学徒罗瑾发现底片内容均为日军暴行记录,遂暗中多冲洗30余张,精心选取16张制成相册秘密保存。1940年5月,为维持生计罗瑾被迫加入汪伪政府交通电讯集训队,期间相册多次易主,次年为躲避伪宪兵搜查,他冒险将相册藏匿于毗卢寺厕所墙洞内,用泥浆封存后却踪影全无。实际上,该相册被同属交通电讯集训队的吴旋意外发现,从此被收纳入其皮箱底层,隐秘保存长达六年。1946年,当原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团长安谷寿夫被引渡至中国接受审判时,面对其百般抵赖的庭审困境,吴旋得知消息后将相册交予南京市参议会,这些影像最终成为定罪的关键证据,使谷寿夫难逃法网。
《南京照相馆》以克制的叙事手法展现南京大屠杀题材,区别于过往直白呈现暴行的影片。相较于邵氏电影中常见的血腥与暴露镜头,甚至包括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中的处理方式,该片刻意回避了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场景。影片通过刘昊然与高叶饰演的假夫妻在摆拍时无法展现真实笑容的细节,折射出战争的残酷本质。结尾以淮河被染红的意象隐喻日军暴行,既保留了历史沉重感,又赋予画面诗意表达,这种处理使影片兼具主旋律的严肃性与艺术感染力。
演员原岛大地以中日混血身份出演了日本摄影师伊藤秀夫这一角色,其父为日本籍,母原岛玲子来自中国广东。2000年,他在日本艺术团体的选拔中从数千竞争者中崭露头角。2003年参演张柏芝主演的电影《忘不了》,饰演非血缘母子关系,凭借此片获得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影片中伊藤秀夫对摄影与电影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塑造,引发了观众与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联想。
真实历史上的小津安二郎在1937年9月10日以35岁年龄被编入华中派遣军直属野战瓦斯部队第二中队,服役期间经历从淞沪会战到皖南战役的战场历程。其战场日记未见悔意表达,战后创作却回避战争题材,专注家庭叙事作品,如《东京物语》等。1963年12月12日因癌症病逝,享年60岁,诞辰与忌日重合,与前一年逝世的母亲合葬于北镰仓圆觉寺,墓碑镌刻"无"字。
银幕内外呈现的反差,使得小津的战争经历与战后创作轨迹更显复杂。伊藤秀夫这一形象实为时代缩影,反映战时日本电影人普遍面临的困境。例如特摄之神圆谷英二,虽以《奥特曼》《哥斯拉》闻名,却曾参与军国主义教育电影研究部,制作多部战争宣传影片,运用先进特摄技术完成具有间谍价值的影像创作。
申奥的“师父”宁浩在电影创作中始终给予其支持与指导,而申奥对《南京照相馆》的处理方式并非偶然,而是延续其前作《受益人》与《孤注一掷》一贯的艺术理念与叙事风格。作为宁浩“坏猴子七十二变”计划中的重要作品,《南京照相馆》的创作思路显然受到申奥此前两部电影的影响。在《受益人》中,大鹏饰演的代驾司机吴海因经济压力卷入骗婚骗局,最终在亲情与爱情中醒悟,这一情节设计既体现了申奥对人性复杂性的洞察,也展现了其对戏剧张力的把控。该片以2亿票房和6.5分的豆瓣评分获得市场认可,而其角色塑造中,柳岩饰演的网红与《南京照相馆》中高叶扮演的林毓秀存在微妙呼应——两者虽身处不同年代,却都经历了从天真到面对现实残酷的转变。
2023年的《孤注一掷》在宁浩监制下进一步深化现实主义表达,聚焦集团化跨国诈骗骗局。相较于《受益人》的个人化小规模犯罪,《孤注一掷》以近39亿票房和6.8分的豆瓣评分证明了其商业价值,但影片在虚构与纪实的平衡上仍存在争议。值得注意的是,该片通过短视频宣发强化了境外恶势力对受害者身心控制的惊悚元素,同时试图构建全知视角的宏大叙事,这种创作手法在后续《南京照相馆》中得以延续与突破。
《南京照相馆》的叙事核心仍围绕“骗”展开,但类型更为复杂。刘昊然饰演的邮差角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受害者,其行为更多源于对抗日军压迫的无奈选择。电影将照片冲洗这一行为赋予特殊意义,不同于《受益人》中的骗婚骗保,而是强调其作为保存证据、揭露罪行的工具属性。这种对“欺骗”概念的重新诠释,展现了申奥在叙事层面的成熟与创新。
从《受益人》到《孤注一掷》,再到《南京照相馆》,申奥在类型片创作中不断精进,实现了从商业类型到现实题材的跨越。其作品在有效反转、风格平衡等方面展现出显著进步,尤其是《南京照相馆》的成功,已无法简单归因于“幸运”。这种成长轨迹也印证了宁浩“坏猴子”计划的价值——尽管该计划自2016年启动以来,仅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取得现象级成功,但申奥等新导演的崛起为这一创作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宁浩在《红毯先生》和《爆款好人》中的失利,反而凸显了其监制作品的市场价值。当《孤注一掷》与《南京照相馆》连续成为暑期档爆款后,“坏猴子”计划的成效得到实质性验证。而即将到来的《用武之地》,作为申奥在涉诈题材上的新尝试,更将引发业界对这位年轻导演创作潜力的关注。
《南京照相馆》海报上那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宣传语,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意识。相较于《孤注一掷》直击现实的"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这种表述更具历史纵深感。其高明之处在于"不会忘记"的陈述语气,而非"不能忘记"的强制命令。前者体现的是民族集体记忆的自然流淌,后者则带有外界施加的道德压力。这种克制而有力的表达,既信任电影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也相信观众的审美感知能力。
铭记苦难本应是理所当然的民族责任。正如欧洲每年隆重纪念二战胜利日,我们纪念抗日战争历史同样具有正当性。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将历史记忆简单转化为仇恨情绪可能产生偏差。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一位母亲在观影后引导女儿表达对日本人的敌意,这种将艺术作品异化为仇恨教育的行为,严重背离了电影创作的初衷。
电影《南京照相馆》的真正价值在于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施暴者的罪恶逻辑,它需要观众进行深度思考,而非浅层的情绪宣泄。若将这份沉重的历史思考简化为"SHA光所有日本人"的口号,就如同将一道精致的佛跳墙贬低为速食泡面,既损害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容易引发观众的不适与反感。
在历史反思的维度上,我们应区分历史记忆与现实指向。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固然值得愤恨,但当代日本作为和平国家的形象不应被简单抹杀。过于泛化的仇恨宣泄,既不符合历史语境的复杂性,也不利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下一代。教育孩子认知历史,应着眼于理解和平的珍贵与自强的意义,而非制造对特定民族的偏见。
因此,若真正欣赏《南京照相馆》的艺术价值,便应避免将其异化为仇恨传播工具。铭记历史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历史的明镜中获得理性的启迪,而非沉溺于情绪的宣泄。唯有保持这种历史反思的深度,才能让电影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